• 信息公告:

 

2017年4月15日中日医院疼痛专科医联体北京地区医联体成立

 

     2017年4月15日,中日医院临床研究所讲学厅,身为中日医院疼痛科主任的樊碧发要带领团队举办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日医院疼痛专科医联体北京地区启动成立大会。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疼痛医学专家韩济生,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巡视员李路平、中日医院党委书记周军和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处副处长齐士明作为重要嘉宾出现在主席台上。

      2016年10月13日,同样的地点,中日医院疼痛专科医联体正式成立。

 

   4月1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部署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从此,医联体建设结束探索阶段进入“命题”阶段,专科医联体成为一种可以被推广借鉴的模式。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巡视员李路平在会上强调,医联体起步很长时间,进行了很多探索,终于步入规范化发展阶段。“这是在医疗大数据背景下的医联体建设,医联体管理和内部团结协作上将有成效。”

 

      在专科医联体建设方面,中日医院走在了前面。中日医院党委书记周军介绍,专科医联体不同于以往已规范建立的区域性医联体,属于专门解决某专科领域医疗和学科建设问题的“提高型”医联体,其覆盖范围可以扩展至全国。目前,中日医院已经成立了呼吸专科医联体、疼痛专科医联体、中西医结合肿瘤医联体,今后还会成立专门针对某一病种的专病医联体。

 

      齐士明副处长提到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也在筹建各专科医联体工作。此次疼痛专科医联体北京地区启动成立大会积极配合北京医改工作。北京市疼痛治疗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设在中日医院。中日医院疼痛科承担着北京市疼痛专业的质量控制,实现其同质化发展。

    目前,北京地区已有包括三级(北医三院、301医院等作为协作单位)、二级医院(健宫医院、密云区医院等作为合作单位)等在内的近30家医疗机构加入其中。

 

 

 

发展疼痛科是国民所需

 

 

慢性疼痛已经成为中国医疗资源负担的第三大类疾病,全国慢性疼痛患者数量为8000万,只有不到65%的患者去医院就医,不到28%的患者会因为慢性疼痛接受药物治疗,而接受神经调控疗法的患者甚至少于0.002%。

 

 

 

针对患者在疼痛疾病上的需求,2007年在当时全国已广泛开展疼痛门诊的基础上,经原卫生部批准,《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增加了“疼痛科”诊疗科目,允许具备条件的二级以上医院成立疼痛专科。

 

据2015年的一组数据显示,北京市具有独立及非独立疼痛科室的医院共计56家,其中三级医院有39家,二级医院有17家。其中符合227号文件要求建立疼痛科的医院有19家,其中三级医院13家,二级医院6家——即北京市三级医院疼痛科建科率为48.75%,二级医院疼痛科建科率为6.19%。这说明在北京市,“有条件不建科,建科独立后不投入”的现象还是较为普遍的。

 

“疼痛科怎么发展壮大?我们需要联合发展,用疼痛专科医联体创造

出比单独发展多十倍的价值。”樊碧发说。

 

 

 

“疼痛学科的未来一定更好”

 

樊碧发表示,在建立专科医联体内,建立规范的建设模板,推进学科的同质化建设。另外,中日医院将联合国内60多家协作单位,在专科医联体内开展多中心人才培养体系,包括进修、专修等形式。樊碧发认为,这是多级架构下的学科共建。

 

 

 其次是互联网+背景下的学科共建。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也为学科共

建提供了便捷。此前在“学科共建”时,存在需求的医疗机构具有分布范围广、水平差的特点;而互联网医疗具有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操作方便、快捷、高效的特点,能有效提升“共建”效率,降低学科共建成本,对医疗质量进行管理和控制。

 

韩济生院士给参会的各个医院疼痛科带头人打气说:“中日医院疼痛科的今天就是在座各位疼痛科的明天。中国疼痛科的明天一定比今天更好!”

版权所有:  您是本站第 2374227 位访问者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8号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